当前位置:首页 > 评测 >

政策引领规模质量双提升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超30%

来源: 网络 2022-09-20 09:51:00 阅读量:9427次  

“上半年,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突破288万辆,普及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载操作系统、大计算能力计算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也取得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新在9月16日开幕的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

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岳/摄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中国积极探索车路云融合的“自行车智能+网联赋能”思路,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工信部作为汽车产业主管部门,坚持多措并举,在技术标准创新、测试示范试点、政策法规完善等方面齐抓共管,努力营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未来,工信部还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一是推进标准制定和准入管理;二是优化测试演示应用环境;第三,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四是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武志新表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进入新阶段。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对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的组织下,已经形成了《国家车联网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

在建设思路上,新体系以自行车智能化、网联赋能的发展思路为导向,兼顾企业产品开发和政府行业管理需求,统筹国内外标准法规的制定和协调;在技术架构方面,考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深度融合、跨领域协同的发展特点,形成“三横两纵”的核心技术架构;在建设目标方面,提出了2025年和2030年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规定了标准体系的基本分类、标准内容范围、技术层次和技术逻辑分类,共137个标准项。在实施保障方面,要按照标准化特有的逻辑和路径科学推进,重视产业基础,加强标准验证,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多层次标准的协同作用,为构筑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底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也认为,完善系统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他建议,应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对我国现行汽车法律法规进行创新,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进度,整体推进相关法律法规或专项司法解释的修订;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统筹管理机构,明确各部委、标准委的协调机制,通过“上层文件指导、中层机构协调、下层企业支持”的模式推动标准的制定;加快制定数据安全和分类、在线软件升级、预期功能安全和测试的标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向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延伸,充分验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全面性,坚持应用导向,逐步拓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边界,培育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杀手级”应用。

交通运输部公路院ITS中心副主任宋湘辉指出,如何设计出有价值、有体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如何平衡安全成本和产业发展利益,是智慧公路和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项目面临的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与高速公路的协同发展,应该从交通运输的本质和使命出发,以让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绿色为目标,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为管理者创造价值。同时,智能公路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发展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系统工程”,集技术、产业、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等要素于一体。需要结合国情来规划。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规模和技术的双重突破,也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助推。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分析,“95后消费者正在成长为购车主力群体。他们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成长,对自动驾驶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同时,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智能化升级,为汽车的智能化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电动汽车更容易实现智能化,所以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强劲扩张也推动了智能化。”

宝马集团董事长Chiptzer也指出,“数据是让汽车智能化的关键,中国很早就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作用。今天,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数据互联互通已经使汽车实现智能互联成为可能。这些城市数据中心创造了中国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全球竞争优势。”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相关文章

网友推荐

bo-A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