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认为,理想的狂飙才刚刚开始。唱衰者则认为,理想靠投机取巧赢来的胜利已经到头。
一季度净利润14.1亿,营业利润首次规模性转正,赚到钱的理想成为新势力们“眼红”的对象。
财报的背后,是一骑绝尘的销量。理想汽车Q1交付超过5万辆,4月交付连续破2万。3月刚交付的L7,已成为中大型SUV月销冠。
创始人李想在业绩会上强调,6月实现单月交付3万的目标。二季度目标为20万元以上市占率从11%上升到13%,并重申不会降价。
会上,理想公开回应“北方某车企”的低价挑战,直言L8眼里只有Model Y,排在20名开外的蓝山在“战败车型”里排不上号。
他透露,理想W01将在第四季度进行发布,高压纯电车型的最终目标,是卖到和增程相近的价位,销量预期也近似。
向月销3万迈进之时,理想的领先已经无人能否认。这个品牌究竟凭什么赚钱?如何继续赚钱?
一、一贯的「抠」
2023年一季度,理想的财报很好看。营收1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5%。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96.4%,涨势强劲。
销量,是支撑理想高速狂奔的核心之一。李想本人去年立下的销售Flag正被逐一完成。例如,L7上新后,交付规模突破2万台已经实现。5月销量突破3万的目标也基本达成。
毛利38.3亿元,毛利率20.4%,车辆毛利率19.8%。对比2022年第一季度的22.4%出现了一定下降。
但实际上,今年开始原材料成本较去年有大幅下降。此时理想毛利不升反降,证明销售成本与其他费用方面存在压力,理想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季度间产品组合的差异所致。
此外,车辆毛利率略低于整体毛利率,或是由于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做出的优惠或补贴导致的。据了解,停产的理想ONE每月销量仍在千台左右,其终端优惠幅度也达到了七八万,对毛利造成一定扰动。
随着L7交付量的提升,理想的单车均价将进一步拉低。尽管公司高层在此次财报会上给出“新车交付会拉升毛利”的承诺,但能否兑现仍有待观察。
毛利出现下滑,那理想的盈利从何而来?是费用的合理控制。2023年一季度,理想汽车总费用34.25亿,收入占比18.2%,属历史新低。
其中,第一季度的运营费用为34.2亿元,环比减少7.4%。研发费用为18.5亿元,环比减少了10.5%,研发营收比也严格控制在了10%以内。此外,公司规模有所增加,销售与管理费用的增幅却并不大。
其他财务方面,理想仍有新造车企的“通病”。
公司负债总额在一季度增长14.6%,流动负债的增长更明显,证明公司资金承压。此外,理想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的金额很大,占总负债的53.5%,或意味着公司在这个季度内面临了很多供应商账期的压力。
但整体而言,理想已经是国产新势力中财务状况最健康的一家,销售业绩基本已突破增长平台期。
4月单月,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为2.6万,同比增长幅度达516.3%。5月第一周,理想交付4500台新车,其销量等于“腾势+蔚来+小鹏+问界”之和。李想表示,5月交付量出现明显增加,L7/L8的Air车型带来20%增量。
结合财报中给出的二季度交付指引是7.6万到8.1万辆,基本稳定在月销在2.5万以上,同比增幅达到200%左右。
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理想二季度收入指引在242亿-259亿,隐含单车收入在31.5万以内,即主要销量由产品矩阵中价位最低的理想L7贡献。
二、以渠道换扩张,多开店就行?
2023年,理想汽车的目标是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份额要达到20%,即销量要实现30万辆左右。
在较高的目标面前,理想是否有降价的可能?公司高层否认,坚称不会提供折扣。官方直言:“我们的产品是最具竞争力的,对此有信心。”
对于潜在的价格更低的竞品出现,所带来冲击这一问题,李想给出了自信的回答:“竞品的加入,对我们这种领先的车企有好处,潜在用户会更多地接触到相关宣传。”
谈及纯电车型的利润预期,理想表示,希望获得增程相近的毛利率,两条技术路线的最终目的都是大规模替代燃油车。因此,纯电车型的投入重点有二:一是用户体验,因此理想要做补能超充桩。二是研发/供应链控制成本,增加竞争力。
多车型战略下,理想会集中对渠道做出升级,并扩张店面。李想表示,在市占率优秀的城市会大量开综合店,转化率和试驾体验会更好。未来理想计划覆盖几乎所有四线城市,基于当地汽车城构建综合门店。
据电动汽车观察家统计,理想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中心与展厅,商超店居多。交付中心只承担交付任务,高度集约化,位置较为偏远,理想汽车一二线城市销售渠道占比为55%,已启动下沉战略。
李想透露,公司在一季度进行了商业体系组织流程升级。从大区管理改为各省单独管理,由省直接管理门店,进行获客资源分配。在线索方面,会从母公司交给各省,再交给单独店面,门店会进行自主处理。
李想指出,这种改革成效显著。他表示,理想的渠道相比上季度未出现明显增长,但是单店销量与销售人效都有增长,从线索到订单的转化率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谈及三、四线下沉市场的战略问题,李想表示,在打法方面,在新的流程管理升级以后,公司会更依赖终端,更加相信来自一线的判断。“由他们自己决定,不同城市和区域按照自己最有效的方式管理”,他说。
据理想汽车2022年年报销量和门店数平均,单店销量为459辆,在中国车企中,还是顶尖水平。李想本人曾经对媒体透露,在团队内部核算中,理想零售中心的平效比将远超苹果零售店,“是后者的十倍”。
关于交付问题,理想汽车总裁、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公司产能与计划相匹配。他透露,李想在常州有两条产线,一条负责L8与L9的交付,年产能在20万-25万台。第二条主要生产L7,年产能在10万台-20万台。
目前来看,两条产线三款车型,可以满足2023年交付的需求。新建的北京工厂负责生产纯电,预期10万台。
三、发力智能,能否兑现想象?
2023年上海车展,理想“双能战略”揭幕。2025年,公司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和五款纯电车型。
为了卖纯电车,李想本人在各个场合“安利”自家智驾与超充。
“智能”方面,理想智能驾驶迈入3.0时代,正实现从高速场景进入到城市场景。六月份将在全栈自研的理想ADMax3.0上开放城市NOA内测,并力争在2023年底之前推送至全国100个城市,用一套技术,完全打通城市与高速。
补能方面,4C超充可达到480千瓦的峰值输出功率,配合理想的纯电车型,可实现10分钟补能支持400公里续航。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建成300个高速充电场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并在2025年底前将充电站拓展至3000个,覆盖全国90%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主要城市。
李想曾算过一笔账,“800V充电桩的铺设成本不贵。3000个超充站,总花费约100亿。分摊到每年,对一家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而言,成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不难发现,理想将扭转纯电动汽车后发劣势的希望放在智能化上。
2023年1月28日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李想就提出一个目标:“理想汽车要在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
他强调,2030年,要与特斯拉、苹果等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上不相伯仲。
在研发费率占营收10%,20%以上毛利率预期的短期指标下。智能化赛场,梦想是否过于狂妄?理想如何答卷?还需要四季度新车上市后再见分晓。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